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2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2017-09-04 中国信托业协会 中国信托业协会


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6.9%增长率,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市场信心逐步好转,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17年第2季度信托公司业务数据”的各项指标表明:随着宏观经济走势更加平稳,信托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促进行业转型和开拓业务空间的同时努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信托业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2017年1季度相比,2季度信托业出现了“三稳”和“一好”的态势,“三稳”即资产管理规模、信托业务收入、利润增长更为平稳,且呈现同比增速进入波动收窄的相对平稳阶段;“一好”即工商企业的资金信托占比逐季上升,比预想的要好。信托业正以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局意识为指导,以回归信托本源为宗旨,积极化解金融风险隐患,科学防范风险,把握好发展时机,确保信托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信托资产平稳增长


(一)信托资产


信托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取得的新进展,信托资产的增长出现了升中趋稳。截至2017年2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达到23.14万亿元。从季度环比增速来看,2016年4季度环比增速为11.29%,2017年1季度环比增速为8.65%,2季度环比增长5.33%,要比上两个季度更加平稳。从图1中的季度同比增速可见,2013年2季度增速达到高点,此后逐季下降,至2016年2季度为此次周期性波动阶段的低点;2016年3季度同比增速再次提速,经过3个季度的加速增长,到2017年2季度的增速已进入趋缓阶段。


图1:2011年Q1—2017年Q2季度信托资产及其同比增速


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正成为信托业的共识,适度控制增速,实现平稳增长,信托业已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业务开拓的指导思想,预计下一季度的增速将延续平稳特征。


(二)固有资产与权益


截至2017年2季度末,固有资产规模达到6129.68亿元,比2016年2季度末的4879.78亿元增长25.61%,环比1季度增长6.17%。与信托资产同比增长的周期性低点相似,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的低点也是2016年2季度。信托公司增资潮是固有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的主要推动力,增资一方面是应对信托公司净资本约束的资本要求,更主要的是充实资本金,为转型做准备。2017年上半年,有9家信托公司完成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登记,注册资本共计增加193.35亿元,较去年同期有了提升,预计下半年增资状况将延续。增资扩股,在提高公司自身资本实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施展拳脚。


就资产类别来分析,投资类资产一直是固有资产的最大部分,自2016年2季度末以来所占份额处于小幅上升,2016年4季度占比为74.28%,2017年1季度和2季度分别为75.90%和76.85%,逐季上行1个百分点。货币类资产规模为573.22亿元,比1季度末的509.41亿元增长12.53%;占比为9.35%,比1季度末的8.82%略高0.5个百分点。贷款类资产的绝对数则是下降的,2017年2季度末为295.31亿元,比1季度末的309.76亿元下降4.66%,减少14.45亿元;占比从5.37%跌至4.82%。


图2:2011年Q1—2017年Q2季度所有者权益及其同比增速

 

从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来看,截至2017年2季度末,实收资本为2218.12亿元,占所有者权益的45.41%,比1季度末46.51%占比下降了大约1个百分点。2017年2季度未分配利润为1490.34亿元,所占比例为30.51%,比1季度的29.26%要高1个百分点。较多数量的未分配利润有利于提高信托公司风险化解和风险控制能力。


截至2017年2季度末,信托赔偿准备为195.79亿元,与1季度的195.42亿元基本持平,同比增长21.36%,比2016年2季度末的161.33亿元多34.46亿元。


(三)风险项目个数


2017年2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581个,规模为1381.08亿元;风险项目个数比1季度末561个增加20个,金额比1季度末1227.02亿元增加154.06亿元。在1381.08亿元的风险项目中,集合类信托为632.97亿元,占比45.83%;单一类信托为736.80亿元,占比为53.35%。2017年2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3.14万亿元,不良率为0.60%,与1季度末的0.56%不良率差不多。在信托资产规模处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2016年3季度以来信托资产的风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信托业务发展稳中向好


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一件战略性大事。信托业不断强化风险意识,通过稳步降低不良率,积极发挥信托业保障基金防止风险扩散的制度优势,维护了信托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业绩提升则是稳中向好:增量又增收。


(一)经营业绩


2017年2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81.02亿元,比1季度216.80亿元增加64.22亿元,环比增长29.62%;同比与2016年2季度的281亿元相同,主要是利息收入有小幅减少。


图3:2012年Q1—2017年Q2季度经营收入及其同比增速


2017年2季度,信托业务收入为194.68亿元,环比1季度160.21亿元增长21.52%;同比2016年2季度182.53亿元增长6.66%,确实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信托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之比为69.28%,比1季度的73.90%略有下降。在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态势下,2017年2季度投资收益为61.52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的61.88亿元下降0.58%,环比1季度37.43亿元增长64.36%;投资收益占比为21.89%。利息收入16.14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下降3.93%;占比为5.74%,比1季度的5.67%略高一些。


我们看到,信托业务收入已经超过固有业务和其他业务,成为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这一收入结构调整是信托业回归信托业务本源的积极努力结果。


图4:2012年Q1—2017年Q2季度利润及其同比增速

 

2017年2季度,信托业利润为209.48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199.43亿元增长5.04%,环比增长34.83%。从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长态势可以看出,尽管利润环比增长数相对较大,其同比增速是逐渐下行的,毕竟2016年2季度、3季度和4季度连续3个季度的同比高增长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现象,2017年1季度增长率就开始往下走了,2季度则相对平稳些。


通常4季度是全年各季中利润数最高的季度,2季度是次高。2017年3季度的利润同比增长也将是比较稳定的。


(二)受托管理成效


2017年6月单月清算项目1445个,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为7.01%,比1季度末上升正好2个百分点。平均年化综合报酬率为0.51%,与1季度末的0.52%基本持平。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过多年培育的新动能开始发力,以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大大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信托产品收益率有了稳步上升的迹象。


三、业务转型成效显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作为中介的基本功能是为有利于资本形成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融资。只有促进包括信托业在内的各种融资服务便利化,才能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一个高效率创造财富的实体经济体系是金融机构获取利润之源。


(一)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持续上升


自2015年3季度以来,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占比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投资类信托和融资类信托占比则处于下降通道。


按功能划分,截至2017年2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为4.49万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4.09万亿元增长9.67%,与信托资产同比增长33.86%相比,相对较低的融资类信托同比增长是信托业转型不断取得进展的体现。融资类信托自2013年4季度末为47.76%的较高比率开始一路下降,2014年1季度为43.94%,2016年2季度末已经下降为23.68%,2017年2季度则又下降为19.40%。在3年半的时间里整整减少近28个百分点。投资类信托规模为6.17万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5.73万亿元增长7.81%;投资类占比也经历了一个下降过程,2017年2季度末占比是26.68%,比2016年2季度末的33.13%下降了6.45个百分点。


图5:2010年Q1—2017年Q2信托资产按功能分类的规模及其占比

 

有降必有升。截至2017年2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2.48万亿元,比2016年2季度末的7.47万亿元增长67.11%,环比2017年1季度末的11.48万亿元增长8.68%;占比达到53.92%,比2016年2季度末的43.20%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二)信托资金来源


截至2017年2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8.52万亿元,占比36.82%;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11.11万亿元,占比48.00%;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3.51万亿元,占比15.18%,要比2016年2季度末的11.35%高了近4个百分点。


在2016年4季度前,以机构客户为主导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一直占50%以上。2017年2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明显下降,比2016年2季度末的56.06%减少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各增加了大约4个百分点。


6月成立的集合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63%,较5月份上升0.08个百分点,市场表现良好,预计未来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三)平衡好信托资金侧的需求结构


信托业是重视实体经济的践行者。2017年2季度,信托业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号召,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充分发挥信托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能够综合运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的跨界优势,逐步形成推进信托资金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市场和房地产业五大领域的平衡配置机制,在提高资金利用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1、工商企业


工商企业是最大的实体经济部门。截至2017年2季度末,信托资金流向工商企业有5.15万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3.62万亿元增长42.18%,同比多1.53万亿元,比2017年1季度多增加4261.55亿元,是五大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其占比为26.24%,比2016年2季度末的23.64%上升2.6个百分点,而2016年4季度末占比为24.82%,2017年1季度末为25.28%。信托业通过不断分析经济和金融形势,准确判断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对融资需求的细微变化,积极采取有效行动增加对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数量。如2017年2季度末流入信息传输、计算机及软件业的资金信托达到2548.70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1377.20亿元增长85.06%。同期,对科研及技术服务部门的资金信托从437.10亿元增加到680.85亿元,增长55.77%。


2、金融机构


截至2017年2季度末,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信托为3.87万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3万亿元增长29.03%;环比2017年1季度增长3.54%。资金信托流向金融机构的占比是比较稳定的,2017年1季度末和2季度末分别是19.99%和19.71%。金融机构是信托公司同业合作的重要对象,其金融功能存在互补性,未来的同业合作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仍然有一定增长空间。


3、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资金信托配置的第三大领域。截至2017年2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3.10万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2.65万亿元增长17.00%,环比2017年1季度末的2.97万亿元增长4.40%。从占比来说,2017年2季度末占比是15.82%,与1季度末的15.91%接近。要看到资金信托流向基础产业的细微变化,这两个季度的占比略高于2016年4季度末的15.64%。随着主要投向基础产业的PPP项目数量的增加,下半年还要发行3万多亿元的地方债,流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仍将保持一个增长的态势,其占比会有所上升。


图6:2014年Q1—2017年Q2季度信托资产投向及其占比

 

4、证券投资


截至2017年2季度末,流向证券投资的资金信托为2.81万亿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2.70万亿元增长4.13%;环比2017年1季度末的2.87万亿元则下降2.12%。一方面,我们看到2季度证券类集合信托产品规模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基于对债市投资的预期改善,部分配置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使得证券类信托业务并没有下降得很快。总体上看,证券投资的资金信托占比一直在减少,过去一年中差不多每隔一个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5、房地产业


截至2017年2季度末,流向房地产业的资金信托为1.77万亿元。房地产业的占比从2017年1季度的8.43%温和上升到9.02%。当前,信托业所面临的政策要求是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才能实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宏观目标。因此,信托业始终秉持了“稳”字的资金配置取向,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了不同的资金政策,在“去库存”和“增库存”城市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再次提示,根据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灵活地配置信托资金可以获取更高的市场收益。


市场经济的魔力一再显示:一扇业务之窗关闭,新的业务之窗随之开启。在不断加码房地产调控压力下,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信托公司将向真实的股权融资、商业化地产运营投资和信托型ABS方向转型。


四、确保信托业的平稳发展态势


在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指导下,中国经济将适度扩大总需求,延续上半年“向好”态势,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信托业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探索业务创新模式,加快行业转型,促进信托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下半年,信托业要围绕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核心领域,充分利用信托业自身的制度优势,更多地拓展属于信托本源的业务,深化信托主业的内涵,提升信托服务实体的水平。信托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集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功能于一身的财产法律制度安排。信托业始终牢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任务,逐步回归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受托业务的三大核心领域,着力于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


信托公司要将业务的落脚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主动去通道,缩短资金链条,深度介入产业,实现更紧密的产融结合。围绕特定的实体产业领域,培育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实现盈利模式从赚取利差向获得低风险稳定的管理费收入及超额收益分成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升级;同时要发挥信托业能够汇聚高净值人群资金的制度优势,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部门,夯实经济稳中求进的金融基础。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目前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达到158万人,2014-201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可投资的资金数量可观。因此,信托公司应该继续提升其主动管理能力,把受到许多高净值资产人士青睐的独特的信托法律地位和多元功能转化为加大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大道。


信托业始终保持了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步伐,在部分业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在基金化业务、股权投资、土地流转信托、互联网信托、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业务等领域尤其突出。例如中航信托推出迷你家族信托、大业信托开展“传承系列”家族信托业务、华润信托签约首单家族信托业务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和范围,如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切入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通过参与政府投资基金、PPP等大力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消费信托业务。6月16日,银行间市场首单信托型ABN上市,大大拓宽了资产规模的准入范围和发起机构的准入范围,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从趋势上看,信托公司要在关注资金业务侧的同时分析资产侧的需求变化,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来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为信托业务的转型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慈善法》实施后慈善信托纷纷落地,成为慈善事业的新动力。 “让慈善插上信托的翅膀”,慈善信托是信托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托制度运用的全新业务领域及转型方向之一。据中国慈善联合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成功备案了30单慈善信托产品,初始资金规模达到5.85亿元,涉及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教育、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个慈善公益领域。慈善组织与信托公司合作,仍然是当前慈善信托运作的主流模式。在《慈善法》出台近一年之际,《慈善信托管理办法》于7月26日颁布,对于统一各地的慈善信托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免计风险资本,免交信托保障基金等。展望未来,税收优惠的明确无疑是慈善信托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政策,也是值得期许的。


显然,在经济处于弱下行周期向新的上升周期过渡、行业转型和强监管的大环境下,信托公司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多重变动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摆脱狭窄的通道业务路径依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找准定位,向专业化进行聚焦,回归到信托本源业务上来提升经营业绩。


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